百姓也会打扮历史了
——周庄

    这是第二次来周庄了。或许近些年来,看了太多的江南水乡,乌镇、南浔、木渎……,患了审美疲劳。总之,这次的周庄之行,似乎对风景没有一点动心。

    倒是风景之外的两个名字,却让我感慨不已。

    一是沈万三。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,小时候很喜欢看书,知晓了很多名人,但沈万三还是闻所未闻。八九十年代以后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整个社会转入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的轨道,沈万三的名声迅速地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。波折的从商经历,魔幻的“聚宝盒”传说,以及修长城、犒三军、遭流放的故事,充斥着报刊和网络。沈万三成为了“网红”和“热点”。尽管只有史书上隐隐记载的些许联系,但丝毫不妨碍周庄理所当然的当仁不让的成了沈万三的故乡。于是,蹭着沈万三的“流量”,周庄的“点击”也日益高涨。

    二是万三蹄。如果说把沈万三视为周庄人还是有所考据的话,那么“万三蹄”就显得牵强附会了。历史上,周庄在元末明初那段时期确实是江浙经济重镇,作为商人的沈万三毫无疑问的曾在此地工作和生活,诸多史籍材料也都能证明。周庄地处江浙沪交界之处,饮食风味似乎也是三地的中和,好蒸煮、偏甜腻。融合了三地烹饪方法制作的猪肘,自宋朝以来就是当地的一道普通家常菜而已,史籍上也没有什么隆重地正式地记载。称之为“万三蹄”,乃是互联网上的盛传,说得有板有眼、玄乎其妙,好象没有沈万三,便无此猪肘。又几乎在一夜之间投射到现实生活,周庄街头到处都是。

    正史上籍籍无名的沈万三,就这样声名鹊起了。显然,在周庄百姓心中,沈万三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角,是生活奔小康的功臣。他们乐于为沈万三传名立碑,乐于为沈万三设立故居,乐于以沈万三冠名特色菜肴。如果在真实的历史中找不到实据,他们更乐于为沈万三创造历史。

    人们常说——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。

    之前,我认为这是一句贬斥的话。用来批判统治者篡改历史,以美化自己来彰显自身政权的合法和正统。

    现在,我倒认为这也许是一句褒奖的话。因为普通百姓也敢于、也精于按自己的意愿来打扮历史了。

    诗曰:

游周庄沈万三故居
古来商贾下三流,正史巍巍不屑收。
可是民心奔富裕,声名鹊起赛王侯。

文20210529 诗20210529